深入挖潜 加快创新 精准发力扩内需
编辑/2020-11-07/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专家认为,这些政策落地有助于释放长期消费潜力。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应通过提高供给质量、疏通体制堵点、健全物流体系、提高居民收入等方式挖掘内需潜力,促进形成更强大的国内市场。
出台促消费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13个部门近日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要求推动线上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加大对制造企业支持力度等。
北京市9月启动了“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北京时尚消费月”活动。10月,湖北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建立了“互联网++家电回收”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回收网络。广州近日举办了“2020广东步行街(商圈)促消费活动”。
“近期,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回暖,成为经济明显改善的重要动力。”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新一轮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着重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兼顾实物消费升级。一方面,通过加大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业态创新,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实物消费升级政策不乏亮点。比如在促家电更新、物资储备的同时,直击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痛点等。
赵伟认为,短期来看,实物促消费政策见效可能相对更快一些,家电和医药消费或进一步恢复。中长期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举措有助于释放长期消费潜力。
实施扩内需战略
魏建国称,《建议》明确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意味着内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人口众多且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优势明显。
如何扩大内需?魏建国建议,一是调整供给结构,通过创新与高质量供给创造内需。扩大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包括医药、教育、养老、旅游、金融等行业;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对社会资源的挤占。二是疏通体制机制堵点,如调整汽车消费的限购限行等措施。三是打破地区分割,降低内部流通成本。四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海通证券分析师陈兴认为,应利用好政策风口,着力发展新消费。同时,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新基建配套基础设施,解决城乡之间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均问题;健全物流体系,改善冷链运输的薄弱环节;通过激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提升其供给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新消费时代的多样化需求。
打造“购物天堂”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魏建国表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可以打造3至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都可以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候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被打造成“购物天堂”,也要被打造成“物流天堂”,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更多的中小企业、中西部企业推向国际舞台,通过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的消费,让中国消费能在未来5年之内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魏建国强调,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加大政府服务力度,改善城市管理、交通、物流、购物环境等方面。在中心城市中,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名牌企业还是一般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同时,应在尊重品牌、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功夫。
近期,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专家认为,这些政策落地有助于释放长期消费潜力。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应通过提高供给质量、疏通体制堵点、健全物流体系、提高居民收入等方式挖掘内需潜力,促进形成更强大的国内市场。
出台促消费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13个部门近日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要求推动线上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加大对制造企业支持力度等。
北京市9月启动了“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北京时尚消费月”活动。10月,湖北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建立了“互联网++家电回收”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回收网络。广州近日举办了“2020广东步行街(商圈)促消费活动”。
“近期,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快速回暖,成为经济明显改善的重要动力。”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新一轮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着重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兼顾实物消费升级。一方面,通过加大线上线下融合、鼓励业态创新,释放居民服务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实物消费升级政策不乏亮点。比如在促家电更新、物资储备的同时,直击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痛点等。
赵伟认为,短期来看,实物促消费政策见效可能相对更快一些,家电和医药消费或进一步恢复。中长期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举措有助于释放长期消费潜力。
实施扩内需战略
魏建国称,《建议》明确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意味着内需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人口众多且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优势明显。
如何扩大内需?魏建国建议,一是调整供给结构,通过创新与高质量供给创造内需。扩大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包括医药、教育、养老、旅游、金融等行业;减少低端、无效供给对社会资源的挤占。二是疏通体制机制堵点,如调整汽车消费的限购限行等措施。三是打破地区分割,降低内部流通成本。四是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海通证券分析师陈兴认为,应利用好政策风口,着力发展新消费。同时,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新基建配套基础设施,解决城乡之间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均问题;健全物流体系,改善冷链运输的薄弱环节;通过激励企业创新等方式提升其供给服务能力,更好满足新消费时代的多样化需求。
打造“购物天堂”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魏建国表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可以打造3至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城市都可以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候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既要被打造成“购物天堂”,也要被打造成“物流天堂”,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把更多的中小企业、中西部企业推向国际舞台,通过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的消费,让中国消费能在未来5年之内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魏建国强调,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要加大政府服务力度,改善城市管理、交通、物流、购物环境等方面。在中心城市中,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无论是名牌企业还是一般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同时,应在尊重品牌、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下功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