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黄金经济带
编辑/2021-01-07/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相关负责人谈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画卷 ——访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 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西把长江江西段与“五河(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一 ...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相关负责人谈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画卷
——访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
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西把长江江西段与“五河(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一湖(鄱阳湖)”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开展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全流域治理,筑牢了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此,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
记者: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殷美根:目前,江西正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出台了鄱阳湖流域保护治理规划,形成了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扎实推进九江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出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江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省PM2.5浓度均值为2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
记者:为做到“管长远”,江西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
殷美根:江西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机制,加强综合管控,完善司法保障,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全方位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突出“源头严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多规合一”、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试点,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突出“过程严管”。建立覆盖广、规格高、体系完备的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同时,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并创新地域与流域相结合的环境资源司法体系,生态综合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检察等改革在全省推行。
突出“后果严责”。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度,创新生态环保委员会管理机制,省级环保督察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加大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至2020年11月份,江西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40余人,起诉2290余人,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江西是如何落实的?
殷美根: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鄱阳湖流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
更加注重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更加注重提升双向开放能级。高标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更加注重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研究、利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发掘、提炼、整合赣鄱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着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美丽长江画卷的赣鄱篇章。
当好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力军
—访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特殊责任。5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战略机遇,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奋力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湖北如何用好“绿色指挥棒”?
黄楚平: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同时,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规矩意识,把全省22.3%的版图面积纳入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实现河湖长制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生态政策法规,基本形成水、土壤、大气“三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记者:湖北如何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黄楚平:要弹好转型协奏曲。坚持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方面,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另一方面,实施生态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同时,高效利用资源,加快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要打好改革创新牌。通过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让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激发创新活力,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政府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着力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法治化上创新突破。
要走好生态发展路。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以先进理念、科学思路、创新制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战略定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带。
构建立体交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郑万高铁湖北段、汉十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中游“645”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加快区域联动。坚持把湖北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中考虑,积极推动建立长江中游省际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跨省合作。
发展绿色金融。省政府出资400亿元设立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募集社会资本形成规模2000亿元的母基金,最终形成1万亿元资金规模,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建成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访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经济日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不仅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还有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省如何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记者:湖南在“共抓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谢建辉:湖南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了以省委书记为第一总河长、省长为总河长,省、市、县、乡、村责任全覆盖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压实了从省到村的五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与鄂赣两省签订了《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行动宣言》。同时,还与三峡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服务湖南省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等。
记者:湖南在“集中力量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谢建辉:严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2020年11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37个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31个,其余问题整改正有序推进。
大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目前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其余问题正按整改方案抓紧落实,交办的4226件信访件办结率达95%以上。同时,坚持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梳理排查出省内生态环境自查问题200个,现已完成整改185个。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2019年全省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7%;全省2678艘400总吨以上货船、350艘符合改造条件的400总吨以下货船已全面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湖南正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谢建辉:全力守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兑现承诺,湖南已关停拆除长江干流岸线全部39个非法码头并完成生态复绿;关闭拆除42个泊位并完成坡岸整治;推进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破解“化工围江”找到新思路;完成长江岸线造林19593亩,湖南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已变成人见人喜的美丽“风景线”。
记者:如何加快实现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生态改善及产业破旧育新?
谢建辉:坚决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省建档立卡渔船20457艘、渔民28148人全部退出,有就业意向的16777名渔民中16296人实现转产就业。
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9年,洞庭湖区接近Ⅲ类水质标准,越冬水鸟超过24.6万只,创下10年之最。同时,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突出系统联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组织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部署开展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同时,全省企业加快破旧育新步伐,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目前,已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千亿园区达到12家,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12家。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画卷
——访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
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西把长江江西段与“五河(赣江、信江、抚河、饶河、修河)一湖(鄱阳湖)”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开展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全流域治理,筑牢了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此,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
记者:在全流域治理方面,江西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殷美根:目前,江西正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出台了鄱阳湖流域保护治理规划,形成了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扎实推进九江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出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江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省PM2.5浓度均值为2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
记者:为做到“管长远”,江西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
殷美根:江西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硬约束机制,加强综合管控,完善司法保障,推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全方位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突出“源头严控”。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多规合一”、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试点,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突出“过程严管”。建立覆盖广、规格高、体系完备的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同时,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并创新地域与流域相结合的环境资源司法体系,生态综合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检察等改革在全省推行。
突出“后果严责”。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度,创新生态环保委员会管理机制,省级环保督察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加大行刑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截至2020年11月份,江西检察机关共批捕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540余人,起诉2290余人,产生了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新部署,江西是如何落实的?
殷美根: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鄱阳湖流域保护修复攻坚行动。
更加注重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更加注重提升双向开放能级。高标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更加注重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更加注重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研究、利用,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发掘、提炼、整合赣鄱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内涵,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着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美丽长江画卷的赣鄱篇章。
当好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力军
—访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生态保护中肩负着特殊责任。5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战略机遇,着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奋力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专访。
记者: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湖北如何用好“绿色指挥棒”?
黄楚平: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同时,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规矩意识,把全省22.3%的版图面积纳入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4230条河流、755个湖泊实现河湖长制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生态政策法规,基本形成水、土壤、大气“三位一体”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记者:湖北如何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黄楚平:要弹好转型协奏曲。坚持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一方面,促进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另一方面,实施生态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同时,高效利用资源,加快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要打好改革创新牌。通过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让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激发创新活力,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的政府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平台作用,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着力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监管法治化上创新突破。
要走好生态发展路。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以先进理念、科学思路、创新制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增强战略定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带。
构建立体交通。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郑万高铁湖北段、汉十高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长江中游“645”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实施。
加快区域联动。坚持把湖北放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中考虑,积极推动建立长江中游省际会商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跨省合作。
发展绿色金融。省政府出资400亿元设立的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募集社会资本形成规模2000亿元的母基金,最终形成1万亿元资金规模,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建成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访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经济日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不仅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还有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省如何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记者:湖南在“共抓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谢建辉:湖南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了以省委书记为第一总河长、省长为总河长,省、市、县、乡、村责任全覆盖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压实了从省到村的五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与鄂赣两省签订了《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行动宣言》。同时,还与三峡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服务湖南省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等。
记者:湖南在“集中力量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谢建辉:严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2020年11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37个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31个,其余问题整改正有序推进。
大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目前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其余问题正按整改方案抓紧落实,交办的4226件信访件办结率达95%以上。同时,坚持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梳理排查出省内生态环境自查问题200个,现已完成整改185个。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2019年全省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7%;全省2678艘400总吨以上货船、350艘符合改造条件的400总吨以下货船已全面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湖南正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谢建辉:全力守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兑现承诺,湖南已关停拆除长江干流岸线全部39个非法码头并完成生态复绿;关闭拆除42个泊位并完成坡岸整治;推进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破解“化工围江”找到新思路;完成长江岸线造林19593亩,湖南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已变成人见人喜的美丽“风景线”。
记者:如何加快实现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生态改善及产业破旧育新?
谢建辉:坚决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省建档立卡渔船20457艘、渔民28148人全部退出,有就业意向的16777名渔民中16296人实现转产就业。
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9年,洞庭湖区接近Ⅲ类水质标准,越冬水鸟超过24.6万只,创下10年之最。同时,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突出系统联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组织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部署开展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同时,全省企业加快破旧育新步伐,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目前,已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千亿园区达到12家,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12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河南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盘活土地存量挖潜增效 上一篇: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