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编辑/2020-08-05/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专家们认 ...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指出“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方面,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专家们认为,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政策实效性,就是要求将已出台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功效。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效,就是要进一步凸显‘提质增效’的要求。”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重大项目建设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启动或启动慢了,或者资金使用效率低,补短板、惠民生、稳投资、促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资金,也有可能贻误宝贵时机。“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优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并重申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产业项目以及房地产相关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指引,能够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就是把财政政策‘注重实效’制度化。”杨志勇说。
“上半年,累计约41亿元的各类财政资金为深圳市做好防疫抗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63亿元专项债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已经到账,用作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为我们强化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兵说。
数据显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于7月30日全部发行完毕。截至7月29日,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此外,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
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应对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长远,强化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作用,做中长期战略谋划,有针对性地支持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要继续在“精准”上下功夫。今年财政预算收入下降,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做好“补短板”,以抓“六稳”、促“六保”,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要盯住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锻长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以更好应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跟踪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问绩、更要问责。”白景明说。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新增融资重点支持实体经济
这几天,在杭州衡利称重设备公司厂区,高科技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初受疫情影响,年前销售资金没能正常回笼,采购原材料需要支付的货款没了着落。”公司负责人陈建康说。
一筹莫展之际,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找上门,介绍了支持复工复产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无需任何抵质押物,全线上办理,还支持随借随还,信用贷款金额可达100万元。陈建康立即线上申请贷款,很快贷款就到账了。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40.9%,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是指货币政策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实际需要,灵活、适度调整。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扩大内需提供合适的货币政策环境,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也要考虑物价等因素,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未来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总量灵活适度的基调下,将实施更多定向性组合政策。预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将更加倾向于非金融企业,尤其是要保证制造业、中小微、“三农”等信贷资源增速逐步提升。直接融资方面,预计也将对企业发债、上市等提供便利性。
“应加快落实前期各种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还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形成集成效应
“税务部门帮忙联系贷款银行,线上提交申请,10分钟后就收到了预审批通过短信。”湖北乐金电气公司财务人员张克兰说,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度遇到严重资金困难。为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引来金融活水,武汉市税务局5月20日联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工商业联合会以及6家银行机构,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活动,现场为签约贷款企业授信2.8亿元。
上半年,武汉税务携手17家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服务,授信87.7亿元,8174户企业获得贷款81.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53.4亿元,占比68.28%。
围绕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集成效应”。
对此,曾刚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要更具系统性,要和就业、产业、区域等具体的、结构性的政策协同配合,让宏观经济政策更具实效,落地见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般情况下,不同政策出自不同部门。如果这些部门只是各自独立决策而不能协调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就不能实现最佳政策目标。”董希淼说。
“形成合力,可以产生1+1>2的效果。相反,有些政策如果单兵作战,效果可能会小于1甚至为零。”杨志勇说,比如财政贴息贷款,对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协调配合,有效解决资金供应问题。这两项政策与就业、产业政策等配合,则能更好实现各类公共政策目标。
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要通过转移支付、调整支出结构等手段,为产业布局、区域战略等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财政赤字、发债等手段的应用,也要和货币政策协调,考虑货币供给量、资金利率等因素。
本报记者 王 观 曲哲涵 欧阳洁
专家们认为,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政策实效性,就是要求将已出台的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实施到位、充分发挥功效。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效,就是要进一步凸显‘提质增效’的要求。”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认为,重大项目建设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启动或启动慢了,或者资金使用效率低,补短板、惠民生、稳投资、促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不仅会浪费有限的资金,也有可能贻误宝贵时机。“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优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投向,并重申坚持不安排土地储备项目、产业项目以及房地产相关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指引,能够进一步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就是把财政政策‘注重实效’制度化。”杨志勇说。
“上半年,累计约41亿元的各类财政资金为深圳市做好防疫抗疫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63亿元专项债资金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已经到账,用作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为我们强化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深圳市卫健委副主任吴兵说。
数据显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于7月30日全部发行完毕。截至7月29日,抗疫特别国债资金中已有5105亿元落实到24199个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此外,截至7月中旬,经全国人大批准的3.7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已发行2.24万亿元、支出1.9万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
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下达超过90%,对应对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长远,强化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作用,做中长期战略谋划,有针对性地支持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同时,要继续在“精准”上下功夫。今年财政预算收入下降,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做好“补短板”,以抓“六稳”、促“六保”,稳住经济大盘;另一方面,要盯住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锻长板”,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以更好应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跟踪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等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问绩、更要问责。”白景明说。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新增融资重点支持实体经济
这几天,在杭州衡利称重设备公司厂区,高科技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初受疫情影响,年前销售资金没能正常回笼,采购原材料需要支付的货款没了着落。”公司负责人陈建康说。
一筹莫展之际,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找上门,介绍了支持复工复产的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无需任何抵质押物,全线上办理,还支持随借随还,信用贷款金额可达100万元。陈建康立即线上申请贷款,很快贷款就到账了。
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截至5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同比增长19.6%,增速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40.9%,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是指货币政策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实际需要,灵活、适度调整。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扩大内需提供合适的货币政策环境,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也要考虑物价等因素,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未来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总量灵活适度的基调下,将实施更多定向性组合政策。预计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将更加倾向于非金融企业,尤其是要保证制造业、中小微、“三农”等信贷资源增速逐步提升。直接融资方面,预计也将对企业发债、上市等提供便利性。
“应加快落实前期各种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还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促进形成集成效应
“税务部门帮忙联系贷款银行,线上提交申请,10分钟后就收到了预审批通过短信。”湖北乐金电气公司财务人员张克兰说,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度遇到严重资金困难。为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引来金融活水,武汉市税务局5月20日联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工商业联合会以及6家银行机构,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活动,现场为签约贷款企业授信2.8亿元。
上半年,武汉税务携手17家银行通过银税互动服务,授信87.7亿元,8174户企业获得贷款81.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53.4亿元,占比68.28%。
围绕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集成效应”。
对此,曾刚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要更具系统性,要和就业、产业、区域等具体的、结构性的政策协同配合,让宏观经济政策更具实效,落地见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般情况下,不同政策出自不同部门。如果这些部门只是各自独立决策而不能协调配合,宏观经济政策就不能实现最佳政策目标。”董希淼说。
“形成合力,可以产生1+1>2的效果。相反,有些政策如果单兵作战,效果可能会小于1甚至为零。”杨志勇说,比如财政贴息贷款,对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机协调配合,有效解决资金供应问题。这两项政策与就业、产业政策等配合,则能更好实现各类公共政策目标。
白景明认为,财政政策要通过转移支付、调整支出结构等手段,为产业布局、区域战略等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财政赤字、发债等手段的应用,也要和货币政策协调,考虑货币供给量、资金利率等因素。
本报记者 王 观 曲哲涵 欧阳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