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支持小微,易纲的调研释放货币信贷政策新信号
编辑/2020-08-10/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如何支持小微,易纲的调研释放货币信贷政策新信号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易纲在详细了解了金融机构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具体情况后表示,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的当前小微企 ...
如何支持小微,易纲的调研释放货币信贷政策新信号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易纲在详细了解了金融机构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具体情况后表示,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的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营业管理部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意了,过去央行对货币信贷政策的要求,一般都是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这次易纲的讲话,加了两个字—执行。或者说,特别强调了“执行”两个字。
别看只是加了两个字,却是工作重心下移的体现,也是工作重点出现的新变化。因为,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从政策的制定层面入手的,强调的是宏观政策的制定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居民生活需求。而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政策制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特别重视的内容。没有正确、有效、有针对性的货币信贷政策,就不可能引导经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僵尸企业处置,就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但是,也不难发现,由于货币信贷政策的制定,更多的侧重于宏观层面,是一种导向性作用。但是,作用的效率如何,效果能否达到,就不单纯是靠政策本身,看政策如何制定了,而要看政策的执行情况。执行得好,效果明显、效率很好。执行得不好,也可能难以形成效果、产生效率。尤其是信贷政策,在利益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下,有时候很难真正在操作层面得到落实,很难真正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将资金落实到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身上。简单地讲,就是给出的帮助实体经济的政策那么多,特别是定向降准、降息等政策,可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政策的效果也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近几年来,从决策层到管理层,特别是中央金融委,反复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要求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因为看到了货币信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移和缺位,看到了政策并未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仍然被金融机构边缘化。
这次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部分中小企业座谈会,说到底,就是想更加近距离地看一看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是否真正到位了,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在哪些环节下功夫。尤其在外部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全球经济已从不确定性很多转向衰退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通过内循环,解决我国经济的稳定问题、发展问题,以及居民的就业问题、收入增长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如何保市场主体,信贷资金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在目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还不能给予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市场主体以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帮助,还在依大欺小、给中小市场主体融资设置各种门槛、增加各种负担,那么,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就确实问题相当严重了,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就成大问题了,就应当对金融机构实施问责了。
中央要求,今年金融机构要给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目的就是要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化解资金矛盾、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居民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有效应对国际经济衰退的目的。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不管现代金融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金融机构在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时有多么强势,经济决定金融的关系都不能乱。金融只能依赖于经济而生存,而不能脱离经济这个基础。所以,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必须摆正的位置、端正的态度、拿出的行动、体现的效果。只要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不化解、问题不解决,金融企业就是失职,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就存在严重问题,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就效率不高。这一点,必须明确和明白。
谭浩俊
近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易纲在详细了解了金融机构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延期还本付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等具体情况后表示,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的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营业管理部要认真研究,进一步提高货币信贷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意了,过去央行对货币信贷政策的要求,一般都是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是,这次易纲的讲话,加了两个字—执行。或者说,特别强调了“执行”两个字。
别看只是加了两个字,却是工作重心下移的体现,也是工作重点出现的新变化。因为,提高货币信贷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从政策的制定层面入手的,强调的是宏观政策的制定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居民生活需求。而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政策制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特别重视的内容。没有正确、有效、有针对性的货币信贷政策,就不可能引导经济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引导和鼓励,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僵尸企业处置,就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但是,也不难发现,由于货币信贷政策的制定,更多的侧重于宏观层面,是一种导向性作用。但是,作用的效率如何,效果能否达到,就不单纯是靠政策本身,看政策如何制定了,而要看政策的执行情况。执行得好,效果明显、效率很好。执行得不好,也可能难以形成效果、产生效率。尤其是信贷政策,在利益需求和风险防范要求下,有时候很难真正在操作层面得到落实,很难真正按照管理层的要求,将资金落实到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身上。简单地讲,就是给出的帮助实体经济的政策那么多,特别是定向降准、降息等政策,可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政策的效果也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执行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近几年来,从决策层到管理层,特别是中央金融委,反复强调货币政策的传导问题,要求畅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就是因为看到了货币信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移和缺位,看到了政策并未有效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仍然被金融机构边缘化。
这次易纲到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调研并召开部分中小企业座谈会,说到底,就是想更加近距离地看一看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是否真正到位了,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在哪些环节下功夫。尤其在外部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全球经济已从不确定性很多转向衰退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通过内循环,解决我国经济的稳定问题、发展问题,以及居民的就业问题、收入增长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如何保市场主体,信贷资金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果在目前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还不能给予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市场主体以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帮助,还在依大欺小、给中小市场主体融资设置各种门槛、增加各种负担,那么,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就确实问题相当严重了,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就成大问题了,就应当对金融机构实施问责了。
中央要求,今年金融机构要给市场主体让利1.5万亿,目的就是要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化解资金矛盾、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居民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有效应对国际经济衰退的目的。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不管现代金融的地位有多高,也不管金融机构在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合作时有多么强势,经济决定金融的关系都不能乱。金融只能依赖于经济而生存,而不能脱离经济这个基础。所以,支持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必须摆正的位置、端正的态度、拿出的行动、体现的效果。只要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不化解、问题不解决,金融企业就是失职,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就存在严重问题,货币信贷政策的执行就效率不高。这一点,必须明确和明白。
谭浩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中国驻美国大使致敬抗击疫情一线同胞 上一篇:银行降薪,应降哪些人的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