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向“数”借力“土地”出力
编辑/2020-08-15/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向“数”借力“土地”出力——贵州通过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恢复观察》的报道。 面对抗疫、战贫、防汛的巨大压力,贵州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向“数”借力“土地”出力——贵州通过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恢复观察》的报道。
面对抗疫、战贫、防汛的巨大压力,贵州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回稳、恢复加快、势头向好”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较一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不但实现由负转正,增速还连续38个季度位居全国前三。记者调查发现,贵州经济能加快恢复既因保障措施得力,更得益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
率先推动复工复产
抓“六稳”促“六保”
“公司一共获得700多万元退税款,资金一周内到账,效率很高,帮了大忙,有效缓解了我们在购买原料、药剂及维修劳务费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余家惠告诉记者,以前增值税留抵退税半年才申请一次,资金到账至少需要半个月,疫情期间税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很周到。
据了解,为助力企业稳步复工复产,贵阳市税务局对全市重点推进的30个重大项目进行一对一服务,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定期定额户、餐饮住宿行业纳税情况调研,上门问困问需,摸清企业现状,确保各类企业不折不扣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保住市场主体,贵州省实施258条惠企政策,推进降本减负,新增减免税收70余亿元,核准企业延期缴纳税款140亿元,减免社会保险费67亿元,向4.5万户企业投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贷款1301亿元。
为畅通复工复产的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资金循环,贵州于2月15日起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省内防疫“关卡”、恢复交通秩序,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农业工业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2月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部复工复产。
为保住就业,贵州省制定了“八个一批”措施,新开发产业岗位、公益性岗位43万个。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人岗精准匹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有劳动力家庭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帮助14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省外务工就业,工资性收入不减少。
上半年,贵州城镇新增就业35.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超过60%,同比提高了2.5%,7万余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万余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7.1%。
向“数”借力
稳住工业基本盘
记者近日走进贵阳吉利智慧工厂看到,机器手臂已完全取代了流水线工人,整个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排产调度、自动跟踪预警、故障自动推送,大数据技术已融入到整车生产的各个环节。
贵阳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豪告诉记者,工厂的整体自动化率已达75%,通过数字化虚拟工厂可解决生产前期90%以上的核心技术问题,工艺流程更加合理,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贵州工信厅副厅长敖鸿介绍,2016年以来,贵州省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带动了3900多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
位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双创园的“数据宝”是一家从事国有数据资产增值运营的服务商,受疫情影响,其酒店、物流等行业客户业务锐减,但该公司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到线上的机遇,开发了银行、保险、汽车等新客户,上半年的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
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有不少像“数据宝”这样的大数据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和催生了一系列基于疫情防控大环境下的新产品、新服务。上半年贵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93.5%,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2.8%。贵安新区生产的华为手机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台。
“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极。”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吸纳就业增速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市场主体增长最快的领域。
据贵州省发改委介绍,通过对1000余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工业投资等措施,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负1.9%提升到上半年1.4%。同时,贵州省通过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
“土地”出力
农业跑出加速度
翻开贵州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农业的表现格外抢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5.4%,高出全省增速近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速与投资增速均远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7.1%,高于3.7%的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的强劲增长为全省经济增长出了大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在持续显现。”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龙介绍,两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调减低效作物,重点发展蔬菜、茶叶、刺梨等12大农业特色产业,提高了土地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钟山区保华镇奢旮村的脱贫户马科明是贵州省较早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农户之一。2018年他就利用村干部帮忙协调的10万元创业贷款办起了养猪场,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就赚了5万多元。今年他还流转了40多亩土地种植烤烟,按照往年行情,能获得收入7万元以上。
“只要肯动脑筋能吃苦,不愁找不到发家门路。”马科明说,以前只会种点玉米,想挣钱只能去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挣钱的方式比以前多了,可以自己创业,不想创业也能在村里的产业基地里找到活路,“今年请工人收烟叶的劳务费就有5万多元”。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贵州省委主要负责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唤醒了贵州千年沉寂的土地,贵州农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新华社记者李银潘德鑫
面对抗疫、战贫、防汛的巨大压力,贵州采取超常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回稳、恢复加快、势头向好”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较一季度回升3.4个百分点,不但实现由负转正,增速还连续38个季度位居全国前三。记者调查发现,贵州经济能加快恢复既因保障措施得力,更得益于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果开始显现。
率先推动复工复产
抓“六稳”促“六保”
“公司一共获得700多万元退税款,资金一周内到账,效率很高,帮了大忙,有效缓解了我们在购买原料、药剂及维修劳务费等方面的资金压力!”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余家惠告诉记者,以前增值税留抵退税半年才申请一次,资金到账至少需要半个月,疫情期间税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很周到。
据了解,为助力企业稳步复工复产,贵阳市税务局对全市重点推进的30个重大项目进行一对一服务,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定期定额户、餐饮住宿行业纳税情况调研,上门问困问需,摸清企业现状,确保各类企业不折不扣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保住市场主体,贵州省实施258条惠企政策,推进降本减负,新增减免税收70余亿元,核准企业延期缴纳税款140亿元,减免社会保险费67亿元,向4.5万户企业投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贷款1301亿元。
为畅通复工复产的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资金循环,贵州于2月15日起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省内防疫“关卡”、恢复交通秩序,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农业工业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2月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部复工复产。
为保住就业,贵州省制定了“八个一批”措施,新开发产业岗位、公益性岗位43万个。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人岗精准匹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有劳动力家庭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帮助14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在省外务工就业,工资性收入不减少。
上半年,贵州城镇新增就业35.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超过60%,同比提高了2.5%,7万余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万余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7.1%。
向“数”借力
稳住工业基本盘
记者近日走进贵阳吉利智慧工厂看到,机器手臂已完全取代了流水线工人,整个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排产调度、自动跟踪预警、故障自动推送,大数据技术已融入到整车生产的各个环节。
贵阳吉利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豪告诉记者,工厂的整体自动化率已达75%,通过数字化虚拟工厂可解决生产前期90%以上的核心技术问题,工艺流程更加合理,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贵州工信厅副厅长敖鸿介绍,2016年以来,贵州省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带动了3900多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融合。
位于贵安新区大学城双创园的“数据宝”是一家从事国有数据资产增值运营的服务商,受疫情影响,其酒店、物流等行业客户业务锐减,但该公司抓住传统产业转型到线上的机遇,开发了银行、保险、汽车等新客户,上半年的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一倍。
疫情发生以来,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有不少像“数据宝”这样的大数据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和催生了一系列基于疫情防控大环境下的新产品、新服务。上半年贵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93.5%,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2.8%。贵安新区生产的华为手机累计出货量突破1亿台。
“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极。”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马宁宇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吸纳就业增速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大数据已成为贵州市场主体增长最快的领域。
据贵州省发改委介绍,通过对1000余户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工业投资等措施,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负1.9%提升到上半年1.4%。同时,贵州省通过实施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
“土地”出力
农业跑出加速度
翻开贵州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农业的表现格外抢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5.4%,高出全省增速近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速与投资增速均远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7.1%,高于3.7%的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的强劲增长为全省经济增长出了大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在持续显现。”贵州省统计局副局长彭龙介绍,两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调减低效作物,重点发展蔬菜、茶叶、刺梨等12大农业特色产业,提高了土地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钟山区保华镇奢旮村的脱贫户马科明是贵州省较早尝到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农户之一。2018年他就利用村干部帮忙协调的10万元创业贷款办起了养猪场,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就赚了5万多元。今年他还流转了40多亩土地种植烤烟,按照往年行情,能获得收入7万元以上。
“只要肯动脑筋能吃苦,不愁找不到发家门路。”马科明说,以前只会种点玉米,想挣钱只能去外面打工,现在村里挣钱的方式比以前多了,可以自己创业,不想创业也能在村里的产业基地里找到活路,“今年请工人收烟叶的劳务费就有5万多元”。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贵州省委主要负责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唤醒了贵州千年沉寂的土地,贵州农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新华社记者李银潘德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