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N-1点餐"减少粮食浪费?经济学家有更好的办法
编辑/2020-08-20/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N-1点餐”“半份半价”“光盘行动”……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为节约粮食发声。 产生浪费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盘子越多排场越大,越能说明主人热情好客,清朝时满汉全席上菜至少一百零八种。 假如“N-1点餐”规定了菜品数上限,则菜式会往大杂 ...
“N-1点餐”“半份半价”“光盘行动”……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为节约粮食发声。
产生浪费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盘子越多排场越大,越能说明主人热情好客,清朝时满汉全席上菜至少一百零八种。
假如“N-1点餐”规定了菜品数上限,则菜式会往大杂烩的方向发展——煲仔饭、八宝粥、玉米土豆排骨汤;或者以酒代菜,盘子不够茅台来凑。
有些浪费是口味问题:校园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学生只能倒掉另订一份外卖。此时号召“光盘行动”也是行不通的。
小巴觉得,分而治之、对症下药,或许有助于解决浪费问题。
在节约粮食上,经济学家也有话说。他们开的药方无需大费周章,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毕竟,“经济”本身有节约的意思,粮食也是资源的一种,而经济学正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可以算是老本行了。
想要减少浪费,把盘子改小就可以了
固定价格的自助餐,很容易让人产生“一定要吃回本”的心理。别亏本的心态却常导致食物浪费。
大多数自助餐厅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提醒消费者“节约食物,人人有责”,但效果十分有限。有的自助餐厅还试过收取“浪费押金”——当剩余食物超过200克,就不退押金。粮食确实能节约,可消费者也被劝退了。
经济学家有个惠而不费的解决办法:减小盘子尺寸。
2012年,有两位经济学家(Kallbekken和Salen)与酒店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粮食浪费的研究。
他们将不同尺寸的盘子分为两组:7家酒店是实验组,盘子尺寸从原先的24厘米降至21厘米;38家酒店是对照组,盘子尺寸为15-28厘米不等,平均尺寸为24厘米。
实验记录了2012年6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酒店每天的粮食浪费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结论:盘子尺寸每减少1厘米,酒店可减少约2.5千克的食物浪费。
无独有偶,2013年,另一位经济学家(Pelle Guldborg Hansen)也对盘子尺寸与节约粮食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这次的实验对象是参加丹麦哥本哈根高管峰会的500多位商界领袖,其中包括丹麦嘉士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挪威航空首席执行官和乐高高级总监。
峰会举办方在自助餐桌上摆放了两种盘子:75桌餐桌摆着正常尺寸的盘子(27厘米);另有145桌摆着较小尺寸的盘子(24厘米)。高管们可以在两种餐桌中随意取食。
会后,所有食物垃圾都被收集到指定的垃圾袋中进行称重。结果显示,盘子直径减小3厘米,导致食物垃圾减少了26%。
也就是说,改用小盘子,确实能够减少粮食浪费。
经济学家们是怎么从盘子尺寸联想到食物浪费问题的?
这与心理学上的“德波夫错觉”有关——人们在判断物体形状大小时,会受到背景的干扰。
如下图所示,右边黑色圆形的面积看起来比左边大,实则一样大。
我们的大脑在判断黑色圆形面积时会与外部背景进行对比,并由此产生了错觉:外部背景越大,黑色圆形看起来就越小。
把黑色圆形换成食物、把背景换成盘子,道理是一样的。人们会觉得同样一份食品装在大盘子里比装在小盘子里显得分量小。
因此,当食物放在大盘子里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看起来没多少”而拿得更多、吃得更多、剩得也更多。
反过来,只要将盘子尺寸改小,就能有效缓解“德波夫错觉”带来的无意识浪费。
此外, 根据经济学家Siniver在2013年的研究,如果一家寿司自助餐厅将饭前预先付款改为饭后结账,虽然消费金额不变,但人们平均会少吃4.5个寿司。
饭前付款的情况下,付出去的钱其实是一种沉没成本——钱已经付了,理性的消费者在吃的时候应该想着吃好、吃饱、吃得开心,不该总想着“吃回本”。
当餐厅允许饭后结账时,人们不再暴饮暴食,浪费也会减少。
“助推”理论能帮助人们更好决策
这种结合了心理学知识、通过小的改动引导人们决策的学问,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助推”理论。
英文“助推”(nudge)一词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者轻戳别人的肋部,以提醒、引起别人的注意”。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助推理论,就是想在决策时助你“一臂”之力,做出更好的选择。
理查德·泰勒
他归纳出四条原则,分别是简化(easy),吸引力(attractive),社会性(social),及时性(timely),合称“EAST”。
来看几个经典的助推案例。
◎ 简化(easy):用力在桌面上推重物,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重物会很快停止运动。人类做事的动力也会在遇到麻烦时消失,而减少摩擦后人类就更有动力完成工作。
把员工是否选择缴纳养老金的问卷,从默认不交改为默认交,能大幅提高养老金的缴纳比例;
对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的人当场罚款可以降低摩托车盗窃率——小偷要偷车,得先记得出门戴头盔(否则偷了被抓到也得罚款);
与装在瓶子里相比,将安眠药改成弹出式包装能降低自杀率,因为弹出式包装一次只能取出一片药片;
自助餐厅把盘子改小有助节约粮食也跟简化有关,因为取用相等份量的食物人们要跑更多次。
◎ 社会性(social):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合群的压力会让人们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融入群体。
美国明尼苏达州尝试过几种不同的纳税宣传:
第一组纳税人被告知税金将被用于教育、打击犯罪以及消防等公共事业;
第二组纳税人被告知如不照章纳税将会受到惩罚;
第三组纳税人被告知如果不知道如何填写纳税申请单,可以帮忙填写;
第四组纳税人被告知“超过90%的明尼苏达人已经按规定缴清了税款”。
结果第四组的宣传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美国加州圣马科斯市为鼓励当地家庭减少用电,推出了一种新的电费账单。
从新的账单中,近300户家庭不仅能看到自己最近几周的用电量,还能看到邻居近几周的平均用电量。当人们发现自家用电量远超邻居时,就逐渐降低了用电量。
*与此同时,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用电量则有所提升。但只要在用电量信息后面附加表情,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不高兴表情,低于平均水平的附加笑脸,那么前者的用电量会减少,后者的用电量也不会提升。
运用助推理论,可以更温和地引导人们做出最佳的决策,拘小节以成大事。
结语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胃口、不会因先付钱再吃饭还是先吃饭再付钱而纠结。总之,一个理性的人,不会造成粮食浪费。
可现实中的人,虽然有智慧,却并非完全理性。这时候,希望经济学家的一个助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为节约粮食发声。
产生浪费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盘子越多排场越大,越能说明主人热情好客,清朝时满汉全席上菜至少一百零八种。
假如“N-1点餐”规定了菜品数上限,则菜式会往大杂烩的方向发展——煲仔饭、八宝粥、玉米土豆排骨汤;或者以酒代菜,盘子不够茅台来凑。
有些浪费是口味问题:校园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学生只能倒掉另订一份外卖。此时号召“光盘行动”也是行不通的。
小巴觉得,分而治之、对症下药,或许有助于解决浪费问题。
在节约粮食上,经济学家也有话说。他们开的药方无需大费周章,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毕竟,“经济”本身有节约的意思,粮食也是资源的一种,而经济学正是一门研究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可以算是老本行了。
想要减少浪费,把盘子改小就可以了
固定价格的自助餐,很容易让人产生“一定要吃回本”的心理。别亏本的心态却常导致食物浪费。
大多数自助餐厅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提醒消费者“节约食物,人人有责”,但效果十分有限。有的自助餐厅还试过收取“浪费押金”——当剩余食物超过200克,就不退押金。粮食确实能节约,可消费者也被劝退了。
经济学家有个惠而不费的解决办法:减小盘子尺寸。
2012年,有两位经济学家(Kallbekken和Salen)与酒店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粮食浪费的研究。
他们将不同尺寸的盘子分为两组:7家酒店是实验组,盘子尺寸从原先的24厘米降至21厘米;38家酒店是对照组,盘子尺寸为15-28厘米不等,平均尺寸为24厘米。
实验记录了2012年6月1日至8月15日期间酒店每天的粮食浪费数据。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结论:盘子尺寸每减少1厘米,酒店可减少约2.5千克的食物浪费。
无独有偶,2013年,另一位经济学家(Pelle Guldborg Hansen)也对盘子尺寸与节约粮食的关系产生了兴趣。
这次的实验对象是参加丹麦哥本哈根高管峰会的500多位商界领袖,其中包括丹麦嘉士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挪威航空首席执行官和乐高高级总监。
峰会举办方在自助餐桌上摆放了两种盘子:75桌餐桌摆着正常尺寸的盘子(27厘米);另有145桌摆着较小尺寸的盘子(24厘米)。高管们可以在两种餐桌中随意取食。
会后,所有食物垃圾都被收集到指定的垃圾袋中进行称重。结果显示,盘子直径减小3厘米,导致食物垃圾减少了26%。
也就是说,改用小盘子,确实能够减少粮食浪费。
经济学家们是怎么从盘子尺寸联想到食物浪费问题的?
这与心理学上的“德波夫错觉”有关——人们在判断物体形状大小时,会受到背景的干扰。
如下图所示,右边黑色圆形的面积看起来比左边大,实则一样大。
我们的大脑在判断黑色圆形面积时会与外部背景进行对比,并由此产生了错觉:外部背景越大,黑色圆形看起来就越小。
把黑色圆形换成食物、把背景换成盘子,道理是一样的。人们会觉得同样一份食品装在大盘子里比装在小盘子里显得分量小。
因此,当食物放在大盘子里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觉得食物“看起来没多少”而拿得更多、吃得更多、剩得也更多。
反过来,只要将盘子尺寸改小,就能有效缓解“德波夫错觉”带来的无意识浪费。
此外, 根据经济学家Siniver在2013年的研究,如果一家寿司自助餐厅将饭前预先付款改为饭后结账,虽然消费金额不变,但人们平均会少吃4.5个寿司。
饭前付款的情况下,付出去的钱其实是一种沉没成本——钱已经付了,理性的消费者在吃的时候应该想着吃好、吃饱、吃得开心,不该总想着“吃回本”。
当餐厅允许饭后结账时,人们不再暴饮暴食,浪费也会减少。
“助推”理论能帮助人们更好决策
这种结合了心理学知识、通过小的改动引导人们决策的学问,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助推”理论。
英文“助推”(nudge)一词的原意是“用胳膊肘等身体部位轻推或者轻戳别人的肋部,以提醒、引起别人的注意”。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助推理论,就是想在决策时助你“一臂”之力,做出更好的选择。
理查德·泰勒
他归纳出四条原则,分别是简化(easy),吸引力(attractive),社会性(social),及时性(timely),合称“EAST”。
来看几个经典的助推案例。
◎ 简化(easy):用力在桌面上推重物,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重物会很快停止运动。人类做事的动力也会在遇到麻烦时消失,而减少摩擦后人类就更有动力完成工作。
把员工是否选择缴纳养老金的问卷,从默认不交改为默认交,能大幅提高养老金的缴纳比例;
对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的人当场罚款可以降低摩托车盗窃率——小偷要偷车,得先记得出门戴头盔(否则偷了被抓到也得罚款);
与装在瓶子里相比,将安眠药改成弹出式包装能降低自杀率,因为弹出式包装一次只能取出一片药片;
自助餐厅把盘子改小有助节约粮食也跟简化有关,因为取用相等份量的食物人们要跑更多次。
◎ 社会性(social):人类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合群的压力会让人们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融入群体。
美国明尼苏达州尝试过几种不同的纳税宣传:
第一组纳税人被告知税金将被用于教育、打击犯罪以及消防等公共事业;
第二组纳税人被告知如不照章纳税将会受到惩罚;
第三组纳税人被告知如果不知道如何填写纳税申请单,可以帮忙填写;
第四组纳税人被告知“超过90%的明尼苏达人已经按规定缴清了税款”。
结果第四组的宣传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美国加州圣马科斯市为鼓励当地家庭减少用电,推出了一种新的电费账单。
从新的账单中,近300户家庭不仅能看到自己最近几周的用电量,还能看到邻居近几周的平均用电量。当人们发现自家用电量远超邻居时,就逐渐降低了用电量。
*与此同时,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用电量则有所提升。但只要在用电量信息后面附加表情,高于平均水平的附加不高兴表情,低于平均水平的附加笑脸,那么前者的用电量会减少,后者的用电量也不会提升。
运用助推理论,可以更温和地引导人们做出最佳的决策,拘小节以成大事。
结语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胃口、不会因先付钱再吃饭还是先吃饭再付钱而纠结。总之,一个理性的人,不会造成粮食浪费。
可现实中的人,虽然有智慧,却并非完全理性。这时候,希望经济学家的一个助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下一篇:减税降费 让城市经济活动“毛细血管”活起来 上一篇:长三角一体化金融总部在沪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