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着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2020-10-18/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对治理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对治理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上下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国上下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国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运行。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抓细抓实物资保障工作,为抗击疫情、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提供坚实支撑。以确保武汉市、湖北省、北京市生活物资供应为重点,综合采取增供应、增库存、保生产、保运输、稳市场、稳预期等措施,保障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在离汉离鄂通道管控、社区封闭管理等情况下,紧急采取措施,协调货源增加市场供应,迅速实现千万级人口城市生活物资供销模式转型,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6月份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因疫情关闭后,立即启动工作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联动、北京与周边省份联保,迅速建成3个进京中转调运站,有效保障首都生活物资稳定供应。大连、乌鲁木齐等地发生突发点状新疫情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加强物资保障。多措并举增加口罩等医疗物资供给,组织口罩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支持新建和改扩建医用口罩产能,明确对重点紧缺物资实行政府兜底收储,建立全国统一调配机制,确保用到湖北、武汉等最急需的地方和医护人员,引导社会公众科学按需使用口罩,有力保障了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需求并支持全球抗疫工作。
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地区,有针对性地明确疫情防控策略和复工复产安排,及时出台8方面90多项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推动部分区域、领域由按下“暂停键”到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推动恢复交通运输秩序,协调落实低风险地区之间人员流动不设障碍、不实施上岗前隔离等要求,做好务工人员返岗,着力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卡点难点堵点,加强煤电油气运统筹调度,全力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积极帮助解决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帮助外资企业及配套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问题,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农业生产形势调度研判,推动化肥、养殖企业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截至4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分别达到99.4%、94.3%。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图为2020年8月21日,中铁八局三公司施工人员在陕西省清涧县清子高速公路子长段安装护栏。该公路是陕西省“十三五”期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重点项目之一。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加强政策对冲,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增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综合运用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安排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等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3.3%。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力度,实施企业稳岗扩岗支持计划,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出台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万亿元。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中欧班列战略通道稳定运行。二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由一季度的下降11.4%转为增长4.5%,实际吸收外资由一季度的下降10.8%转为增长8.4%。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支持企业顺应疫情催生的新需求,加快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出台实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二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逐月改善,8月份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深入开展纾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推动重大项目有序开工建设。积极应对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指导支持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理,确保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持续加大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较好稳定市场预期。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稳定,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比一季度增速高10个百分点;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5%、55.9%,连续7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图为2020年10月8日,游人游览上海豫园。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坚持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各有关方面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疫情引发的贫困地区群众就业难、增收难和返贫风险增加等问题,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率先复工复产,实行点对点对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外出务工难题,扩大以工代赈规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强化产销衔接服务,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对受疫情影响致贫和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采取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52个县、1113个村开展挂牌督战,项目资金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扩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贫困人口覆盖面,按期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大型安置区教育医疗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专项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着力保障民生,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迅速拨专款支持武汉建设火神山、雷神山救治医院以及方舱医院,对我国公民参加基本医保的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兜底帮扶,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阶段性扩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范围,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处置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前8个月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7%,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1.0%。
注重统筹兼顾,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认真总结应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出台并落实一系列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措施。主动谋划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意见,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季度日均新增市场主体8.4万户,比一季度增长121.4%。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有序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出台并加快落实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经验启示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应对疫情冲击这场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经验做法和规律性认识。
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回顾疫情防控历程,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在疫情发生伊始就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防控工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敢的历史担当、精准的战略判断,及时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重大决策;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各有关方面自觉加强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各项任务,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才能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们要坚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强化使命意识和政治担当,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必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政府立即响应、令行禁止,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拼搏,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积极性,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集中力量办成了医疗资源生产调配、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分级分类精准复工复产等一大批大事难事急事,充分彰显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锤炼关键时刻“顶得上”、紧要关头“豁得出”、攻坚克难“靠得住”的干部队伍。要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扎实做好稳就业、惠民生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医疗资源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等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团结依靠群众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复工复产等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这都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2018年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提出“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各有关方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方面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夯实物质资源、产业体系、硬件设施、科技能力等经济基础,为应对疫情冲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紧盯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监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补齐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实践证明,对风险防范和问题解决来不得半点放松,必须一抓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本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各有关方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筹兼顾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重点目标任务,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坚持精准施策,采取分区、分级、分类等差异化方式,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助企纾困等工作;坚持不断创新,探索出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力增加供给、加强预期管理等一系列新做法新举措。实践证明,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必须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练就高强本领。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进一步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境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经验做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断传承发扬、完善提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依靠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围绕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集中力量办成一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难事急事,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不断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兼顾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加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生产、采购、储备、调运等环节工作流程,加快构建完善政府统筹、企业运营、平战一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体系,确保在各类突发情况下应急物资储备、物流等体系高效运转。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着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距离年底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必须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促进财政、货币、就业政策与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加大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力度,有力有效保障基层运转,推动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细化实化减租减息等稳企援企政策。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力度,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好已出台的扩消费政策,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加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强化有效精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积极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举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对因病因灾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实施好社会救助,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猪肉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中欧班列战略通道稳定运行。图为2020年8月5日,一辆满载防疫物资和百货商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和发展高效联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努力克服疫情全球蔓延的不利影响,高质量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境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外资来华投资,努力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着眼大局,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多措并举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运行。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抓细抓实物资保障工作,为抗击疫情、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提供坚实支撑。以确保武汉市、湖北省、北京市生活物资供应为重点,综合采取增供应、增库存、保生产、保运输、稳市场、稳预期等措施,保障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在离汉离鄂通道管控、社区封闭管理等情况下,紧急采取措施,协调货源增加市场供应,迅速实现千万级人口城市生活物资供销模式转型,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6月份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因疫情关闭后,立即启动工作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联动、北京与周边省份联保,迅速建成3个进京中转调运站,有效保障首都生活物资稳定供应。大连、乌鲁木齐等地发生突发点状新疫情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加强物资保障。多措并举增加口罩等医疗物资供给,组织口罩生产企业迅速复工复产,支持新建和改扩建医用口罩产能,明确对重点紧缺物资实行政府兜底收储,建立全国统一调配机制,确保用到湖北、武汉等最急需的地方和医护人员,引导社会公众科学按需使用口罩,有力保障了国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需求并支持全球抗疫工作。
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依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地区,有针对性地明确疫情防控策略和复工复产安排,及时出台8方面90多项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推动部分区域、领域由按下“暂停键”到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推动恢复交通运输秩序,协调落实低风险地区之间人员流动不设障碍、不实施上岗前隔离等要求,做好务工人员返岗,着力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卡点难点堵点,加强煤电油气运统筹调度,全力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积极帮助解决原材料、零部件供应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帮助外资企业及配套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问题,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农业生产形势调度研判,推动化肥、养殖企业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截至4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分别达到99.4%、94.3%。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正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图为2020年8月21日,中铁八局三公司施工人员在陕西省清涧县清子高速公路子长段安装护栏。该公路是陕西省“十三五”期间实现“县县通高速”的高速公路重点项目之一。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加强政策对冲,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增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综合运用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安排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等措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3.3%。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力度,实施企业稳岗扩岗支持计划,大力支持灵活就业,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出台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万亿元。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中欧班列战略通道稳定运行。二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由一季度的下降11.4%转为增长4.5%,实际吸收外资由一季度的下降10.8%转为增长8.4%。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支持企业顺应疫情催生的新需求,加快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出台实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政策措施,二季度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逐月改善,8月份实现今年首次正增长。坚持土地、资金等要素跟着项目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深入开展纾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推动重大项目有序开工建设。积极应对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指导支持金融机构强化风险管理,确保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持续加大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较好稳定市场预期。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宏观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稳定,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2%,比一季度增速高10个百分点;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5%、55.9%,连续7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全国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图为2020年10月8日,游人游览上海豫园。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坚持更大决心更强力度,脱贫攻坚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各有关方面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疫情引发的贫困地区群众就业难、增收难和返贫风险增加等问题,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率先复工复产,实行点对点对接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外出务工难题,扩大以工代赈规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强化产销衔接服务,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对受疫情影响致贫和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采取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52个县、1113个村开展挂牌督战,项目资金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提升扶贫产业发展水平,扩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贫困人口覆盖面,按期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程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大型安置区教育医疗设施补短板项目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专项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着力保障民生,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迅速拨专款支持武汉建设火神山、雷神山救治医院以及方舱医院,对我国公民参加基本医保的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兜底帮扶,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阶段性扩大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范围,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垃圾处置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前8个月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7%,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81.0%。
注重统筹兼顾,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认真总结应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出台并落实一系列加快补短板、强弱项的政策措施。主动谋划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等意见,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季度日均新增市场主体8.4万户,比一季度增长121.4%。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有序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出台并加快落实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加快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经验启示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应对疫情冲击这场大考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一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经验做法和规律性认识。
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回顾疫情防控历程,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在疫情发生伊始就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防控工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敢的历史担当、精准的战略判断,及时作出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的重大决策;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各有关方面自觉加强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各项任务,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正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才能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我们要坚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强化使命意识和政治担当,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
必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政府立即响应、令行禁止,全体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拼搏,广泛调动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积极性,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集中力量办成了医疗资源生产调配、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分级分类精准复工复产等一大批大事难事急事,充分彰显了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锤炼关键时刻“顶得上”、紧要关头“豁得出”、攻坚克难“靠得住”的干部队伍。要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扎实做好稳就业、惠民生各项工作,及时解决医疗资源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等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团结依靠群众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复工复产等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这都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在2018年初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就提出“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各有关方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一方面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夯实物质资源、产业体系、硬件设施、科技能力等经济基础,为应对疫情冲击提供支撑;另一方面紧盯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强化监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补齐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实践证明,对风险防范和问题解决来不得半点放松,必须一抓到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必须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本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各有关方面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筹兼顾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工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重点目标任务,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统一;坚持精准施策,采取分区、分级、分类等差异化方式,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助企纾困等工作;坚持不断创新,探索出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力增加供给、加强预期管理等一系列新做法新举措。实践证明,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必须不断强化理论武装,练就高强本领。我们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在结合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三、进一步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境内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效经验做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断传承发扬、完善提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依靠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围绕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集中力量办成一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难事急事,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不断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兼顾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加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生产、采购、储备、调运等环节工作流程,加快构建完善政府统筹、企业运营、平战一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体系,确保在各类突发情况下应急物资储备、物流等体系高效运转。加大医疗卫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围绕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着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距离年底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必须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促进财政、货币、就业政策与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奋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加大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力度,有力有效保障基层运转,推动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细化实化减租减息等稳企援企政策。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力度,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好已出台的扩消费政策,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加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强化有效精准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积极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举措,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对因病因灾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实施好社会救助,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猪肉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市场,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保障中欧班列战略通道稳定运行。图为2020年8月5日,一辆满载防疫物资和百货商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改革和发展高效联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努力克服疫情全球蔓延的不利影响,高质量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境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外资来华投资,努力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