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积极股东”为上策
编辑/2020-10-18/ 分类:阳光生活/阅读:
国有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积极股东”为上策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就国有上市公司相关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当前虽然很多国有企业上市了,但是有的股权结构还不够优化,国有 ...
国有上市公司如何优化股权结构,引进“积极股东”为上策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就国有上市公司相关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当前虽然很多国有企业上市了,但是有的股权结构还不够优化,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比较高,仍有向社会资本释放的空间。有的企业公司治理中缺乏积极股东,可以通过释放一部分股权比例,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改善其公司治理。 这段话有两个方面的核心含义:一是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还太高,还可以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给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释放空间;二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还不合理,股权结构中的“积极股东”还太少,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活力增强。
应当说,这两方面的判断还是非常客观的,也是符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更是国有企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效益会更好、作用也更大,对国民经济稳定的“压舱古”作用会更明显。
要知道,按照谢小兵透露的信息,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户,达到1024户,占到市场总数的1/4多。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约20多万亿,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超过了30%。其中,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317家,如果再加上境外的100多家,总数达到400多家,总资产量占所有央企的68%左右,收入占65%左右,利润占85%以上。可见,国企上市公司总体是“优等生”、“高才生”,是经济稳定的“基本盘”。对这个“基本盘”,必须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前途、越做越能发挥作用。
很显然,完善股权结构,引进“积极股东”,搅活国企这团有点“死”的水,从而有效激发国有上市公司的活力,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也是完全必须的。特别是央企,如果维持现状,就很难扮演“长子”的角色,很难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基本盘”的作用。有的央企,还会因为体制机制僵化、投入产出效率过低、对社会资源消耗过大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国民经济的拖累,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障碍。 事实也是,近年来,有关国有上市公司债务爆雷等方面的消息也不少,一些企业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往往涉及金额巨大,社会反响很大,一般企业又无法对其实施并购重组等。如果破产,带来的风险也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处理的难度相当大。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在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国有股东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很差。
也正因为如此,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尤其是三年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实施中,必须把引进“积极股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资本市场内外以增量的方式解决。因为,资本市场的优质企业、积极股东很多,就看如何合作与协作,如何把资本市场的优质股东吸引到国有上市公司之中。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股权转让方式,把资本市场之外的优秀投资者,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逐步吸引到国有上市公司之中,使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与规范,有效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如何引进“积极股东”方面,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要把企业自身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当中。有些国企,尽管有上市公司,但是,企业的优质资产并没有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而是相当一部分保留在集团内部。这其中,很有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在推行混合所有制、实施员工持股时一并注入,从而让员工持股获得更大收益。既然如此,不妨顺水推舟,与混改结合起来,把优质资产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
其二要引进对业务发展和技术提升有帮助的外部股东。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已经陷入发展瓶颈,迫切需要引进对业务提升有帮助、技术提升有作用的战略投资者。所以,在释放股东、引进外部股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引进,而不能盲目引进,必须对企业有帮助、有作用。 再者是引进资本实力强的股东。对技术能力很强、有优质产品、但资金实力一般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在引进“积极股东”时,重点引进资本实力雄厚的股东,以缓解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矛盾,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谭浩俊
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就国有上市公司相关问题作出回应。他表示,当前虽然很多国有企业上市了,但是有的股权结构还不够优化,国有股东持股比例比较高,仍有向社会资本释放的空间。有的企业公司治理中缺乏积极股东,可以通过释放一部分股权比例,引进战略投资者来改善其公司治理。 这段话有两个方面的核心含义:一是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还太高,还可以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开放,给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释放空间;二是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还不合理,股权结构中的“积极股东”还太少,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企业活力增强。
应当说,这两方面的判断还是非常客观的,也是符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更是国有企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效益会更好、作用也更大,对国民经济稳定的“压舱古”作用会更明显。
要知道,按照谢小兵透露的信息,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0户,达到1024户,占到市场总数的1/4多。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约20多万亿,占所有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重超过了30%。其中,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317家,如果再加上境外的100多家,总数达到400多家,总资产量占所有央企的68%左右,收入占65%左右,利润占85%以上。可见,国企上市公司总体是“优等生”、“高才生”,是经济稳定的“基本盘”。对这个“基本盘”,必须越做越好、越做越有前途、越做越能发挥作用。
很显然,完善股权结构,引进“积极股东”,搅活国企这团有点“死”的水,从而有效激发国有上市公司的活力,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也是完全必须的。特别是央企,如果维持现状,就很难扮演“长子”的角色,很难更好地发挥国民经济“基本盘”的作用。有的央企,还会因为体制机制僵化、投入产出效率过低、对社会资源消耗过大等方面的原因,成为国民经济的拖累,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障碍。 事实也是,近年来,有关国有上市公司债务爆雷等方面的消息也不少,一些企业因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往往涉及金额巨大,社会反响很大,一般企业又无法对其实施并购重组等。如果破产,带来的风险也非常大,甚至有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处理的难度相当大。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在于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国有股东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很差。
也正因为如此,在新一轮国企改革、尤其是三年国企改革行动方案实施中,必须把引进“积极股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资本市场内外以增量的方式解决。因为,资本市场的优质企业、积极股东很多,就看如何合作与协作,如何把资本市场的优质股东吸引到国有上市公司之中。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股权转让方式,把资本市场之外的优秀投资者,包括资本、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逐步吸引到国有上市公司之中,使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与规范,有效提升国有上市公司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如何引进“积极股东”方面,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首先要把企业自身的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当中。有些国企,尽管有上市公司,但是,企业的优质资产并没有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而是相当一部分保留在集团内部。这其中,很有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想在推行混合所有制、实施员工持股时一并注入,从而让员工持股获得更大收益。既然如此,不妨顺水推舟,与混改结合起来,把优质资产全部注入到上市公司。
其二要引进对业务发展和技术提升有帮助的外部股东。对相当一部分国有上市公司来说,已经陷入发展瓶颈,迫切需要引进对业务提升有帮助、技术提升有作用的战略投资者。所以,在释放股东、引进外部股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引进,而不能盲目引进,必须对企业有帮助、有作用。 再者是引进资本实力强的股东。对技术能力很强、有优质产品、但资金实力一般的国有上市公司,可以在引进“积极股东”时,重点引进资本实力雄厚的股东,以缓解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矛盾,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谭浩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
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