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全国两会聚焦“十四五” 百万亿经济体再出发

编辑/2021-03-04/ 分类:阳光指南/阅读:
作者: 陈益刊 郭晋晖 2021年 全国两会 大幕正式开启,今年的主题聚焦“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3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0日下午闭幕。同去年一样 ...

  作者: 陈益刊 郭晋晖

  2021年全国两会大幕正式开启,今年的主题聚焦“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3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于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0日下午闭幕。同去年一样,今年的政协会议会期仍压缩至6天半。

  大会拟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记者3日同时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代表团已全部报到,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郭卫民表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将聚焦“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

  经济开局良好

  郭卫民表示,中国在2020年经受住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疫情变化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保持2021年经济平稳运行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从今年前两个月相关数据来看,经济稳步向好。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6%、51.4%和51.6%,连续12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扩张态势。

  另外,2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59.2%,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企业经营预期向好。部分调查企业反映,3月份将进入产销旺季,市场需求有望回升,企业对节后行业发展信心增强。

  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形势不断好转,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

  为了促进“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稳步增长,近期地方密集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稳投资稳增长。

  在1月的国家发改委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已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实现“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告诉第一财经,对于今年经济形势大家预期接近,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接近20%,二季度经济增速预计达到10%以上,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回到6%左右的正常区间。全年预计经济增速在8.5%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8.1%,中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增长动能。

  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关注当下,更需着眼长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十四五”时期的主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专家认为,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并不容易。一方面,必须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着重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一方面,必须跨越长期性的常规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财政货币政策稳经济

  王静文表示,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向、具体指标备受市场关注。比如财政赤字率会定在多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有多大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更加明晰。

  2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实现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去年为应对疫情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重在更加“积极有力”,包括财政赤字规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大幅增加,2.5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创历史新高,这为稳定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而随着经济稳步恢复,积极财政政策重在“更可持续”,将回归正常化,合理确定赤字和地方专项债规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为未来应对新的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上表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避免过早退出经济支持措施。2021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市场普遍预计,今年财政赤字率相比上一年会有所下调。比如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认为,今年财政赤字率会有所下调,但幅度亦不应太大,建议为3%~3.5%。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会视频会议时表示,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

  民生清单瞄准人民新需求

  民生话题,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六保”中,就业问题位居首位。人社部部长张纪南在2月2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5.6%,低于预期调控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就业面临的有利条件是疫情有效控制之后,经济的快速恢复对拉动就业的效应非常明显,市场中介机构的就业数据都在快速上升之中。

  “不利条件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胀压力加大,若宏观调控走向收缩,可能会对经济和就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疫情本身的走势也还不确定,打疫苗的比例还很低,疫情对经济的活跃度仍然有影响。”曾湘泉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作为单独一节,摆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之首。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认为,要有多举措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20年疫情期间,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受影响最严重,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为甚。在工资性收入受影响的人群中,非全职人员及城市流动人口等是最直接的受影响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根本上说,一是扩大就业,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更多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尤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振兴将成为今年两会的民生新题。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中央“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将致力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对脱贫县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称,期待今年两会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进一步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好“十四五”第一步。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阳光新闻源科技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20 阳光新闻源科技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