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院士高考回忆录|王金南:环境研究具有使命感

编辑/2021-06-08/ 分类:阳光指南/阅读:
“我自己老家就是青山绿水,小时候就觉得应该爱护自然生态系统。我父亲当时是农民,另一个角色是看山林的管护员。受他影响,我选择了环境专业。” 王金南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上黄村,那是一个离武义县城70多公里的小山村,海拔1000多米。40多 ...

“我自己老家就是青山绿水,小时候就觉得应该爱护自然生态系统。我父亲当时是农民,另一个角色是看山林的管护员。受他影响,我选择了环境专业。”

王金南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上黄村,那是一个离武义县城70多公里的小山村,海拔1000多米。40多年前,从这样一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出发,王金年考入清华大学,最终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环境领域的专家。他这一生做的事,就是希望中国的环境能够恢复小时候自己山村那样的绿水青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王金南。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摄

从镇上中学考入清华

新京报:你是1981年参加高考,当时才17岁,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然后一路读到了博士研究生毕业。还记得当时高考的情况吗?紧不紧张?

王金南:不太紧张,但是说一点不紧张也不可能。就是总体对自己有信心,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有个基本的底数,知道最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是浙江金华武义县的,当年全县考了两个清华大学,我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县有两个高中,县一中在县城里面,我是县二中的,二中在我们县下面的一个镇上。其实,我们二中当年比一中的成绩还好。

新京报:你记得当年考多少分吗?

王金南: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记得470多分,当时高考所有科目的总分跟现在是不一样的,高考一直在改革,浙江也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镇。

受父亲影响,选择了环境专业

新京报:你的老家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地方,这是你日后选择环境专业的原因吗?

王金南:我高考选择的专业是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我老家就是青山绿水,小时候就觉得应该爱护自然生态系统。我父亲当时是农民,另一个角色是看山林的管护员。在农村,山林和林地都要保护,也不允许乱砍滥伐。我父亲的任务就是阻止别人来乱砍伐树木。

我也受了父亲的影响,觉得应该爱护山林树木。我们老家那种山区的农村,绿水青山真的特别漂亮,确实是金山银山,值得保护。前些年,环境变差,我们当年看到的东西,慢慢丢失掉了。我后来做的很多工作,就是为了找回它们原来的样子——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寄语学子:环境专业是很崇高的事业

新京报:现在国内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高考马上结束了,考生面临高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你是否建议考生们选择环境专业?

王金南:环境专业的报考情况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火不火,我不太清楚。但我理解,选择环境专业还是很值得的。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是研究怎么保护自然,这是一个很崇高的事业。人类去改变环境其实很容易,但是去保护它,有时候反倒不容易。所以说,怎么去保护自然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我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特别有使命感,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在里面,特别是在现代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情况下。

新京报:从你的研究来看,今后环境领域有哪些研究有待突破和发展?

王金南:具体专业来说,环境领域可以细分很多,比如自然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现在,在大的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催生了一个很大的专业领域,比如,怎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生产,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内容值得研究。

作为研究方向,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在变化当中的。过去污染严重的时候,可能侧重于污染的治理。现在正在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降碳减排和新能源的研究就会成为热点。另外,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这种不同要素污染之间的复合问题、综合问题,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人应该学会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新京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年,中国的环境改善很明显,今年也出现了很多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的新闻,比如黑龙江出现的东北虎、青海出现的雪豹等等,人类应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

王金南:现在,人与自然真的有一些共生的味道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过去看重的都是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后者提高很快,现在已经到了23.04%,森林覆盖率首次超过23%。今年东北虎“拜访”农村,杭州动物园豹子“出走”,云南的大象离家迁徙,这些事情可能促使我们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是不是需要反思?过去强调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这其实是保证栖息地的面积。每一种动物都要有一定的栖息地面积,以前人类活动占了很多栖息地,现在栖息地的面积基本能保证了。但是,野生动物毕竟跟人之间要分开生活,不可能都在一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它的栖息地跟人的生产生活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生态距离,隔开骚扰。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也值得关注,光有面积和距离还不行,之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原来栖息地有成套的食物链,现在只是栖息地,但是把食物链破坏了,野生动物在里面没什么吃的,也是不行的。

新京报:野生动物的增多,也给人类生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比如踩踏农田、啃食作物、捕杀牲畜,你觉得怎样才能既保证当地居民的利益,又保护野生动物?

王金南:最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里面有了相关规定,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我知道很多地方都有损害的赔偿机制,北京也有。现有的赔偿制度能够补偿一定的损失。当然,这只是一个赔偿的形式,也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而做出的一个决定。

人物简介

王金南,1963年生,环境规划与管理专家。浙江金华人。先后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导。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至“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30多项国家规划。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张磊校对 柳宝庆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阳光新闻源科技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20 阳光新闻源科技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