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建设这座城

编辑/2020-08-26/ 分类:阳光指南/阅读:
林根/制表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贺辉红 这是一座站立风口上40年的城市,至今她依然年轻;这是一座不老的城市,因为这里的青春不散 ...

林根/制表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贺辉红

这是一座站立风口上40年的城市,至今她依然年轻;这是一座不老的城市,因为这里的青春不散场。

当这座城市的历史画卷徐徐打开,你会发现,她辉煌的背后是一波又一波的无名英雄——来深建设者,他们也是风口上的舞者。

下海

何国兵是湖南南县人,1978年在广州警备区服役。用他的话说,本来是一个好苗子,提干的可能性很大。但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正在上学,经济压力非常大。为此,他于1983年选择退役。回到地方的何国兵被安排到南县南茅运河管理所上班,负责水乡河道的日常管理。

何国兵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大潮,如果没有服役的经历,如果没有在深圳的战友,他可能现在还在那个安逸的小县城工作。“当一个人站在河堤之上,那种看不到希望的寂静,那种一眼可以看穿未来的乏味,会油然而生。毕竟我是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呆过的,年轻的时候也算见过世面。”

老何是那个年代正儿八经的高中生,说话蛮有水平,“机会终于来了!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一股新的下海潮来了,我就是大潮中的一员。”

1993年,在深圳战友的鼓励之下,何国兵告别妻儿南下深圳,开启了他新的人生。为了并不可知的未来,丢下来之不易的安稳工作,他岳父表示非常不理解,在随后的两年里也未再跟他讲过一句话。

他来到深圳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国工贸跑业务,那时候南国工贸的主营业务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在那个年代,由于税收有优惠、土地有保障、人工成本很低,“三来一补”成了深圳的支柱之一。据悉,到1994年,深圳“三来一补”企业接近8000家,从业人员有100万人,实现了经济特区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但这一繁荣背后,深圳也付出了惨重代价,环境不堪负重,产业结构走到了必须要调整的地步。

1996年,深圳公布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将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区域制造业生产基地”。此时的何国兵已经由一个下海新兵成长为特区建设老兵。政策在变,他的就业方向也发生了变化,1996年进入常安物业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我们湖南人的精神就是‘呷得苦,霸得蛮’。”何国兵说,从“三来一补”到物业管理,这个跳跃一下子很难适应,专业跨度很大,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没日没夜地学。“这实际上属于服务业,工作非常细,而且建筑标准、小区规划、管理对象等每年都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不过,这跟三来一补区别在于,这项服务是城市发展的必须品。而且,在工作当中也可以认识很多有能力的人。”

改变

在采访过程当中,老何数次强调的是,由于工作突出,他在1997年获准入户深圳的事。在那个城市户口吃香的年代,深圳户口更是非同一般。当时入户就可以买微利房,那时房价每平米才2000元左右。“来常安物业没多久,就享受了这个待遇,这是对我勤劳的最好回报。”

据老何回忆,转完户口之后,他很快就在南山区买了一套微利房。那年春节他特意把多年不怎么跟他说话的岳父接到深圳过年。“开了一台借来的车去火车站接岳父。进到小区还有保安敬礼,他哪里见过这阵仗。岳父瞬间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深圳是来对了。我那时候是真的感到自豪。”

其实,老何改变的并不仅仅是他自己,还有弟弟、妹妹。他有一个弟弟,在湖南大学毕业之后,被聘到地级市一家化工学校教书。那时候,内地工资水平非常低。不甘止步于此的弟弟教书之余,通过了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

“也可能是命里已有安排。他读研期间,偶遇同在一所大学进修的大学老师。当时,这位老师向他介绍,湖南正在组建一间大学,他可能会出任某系的系主任,并问我弟弟有没有兴趣过去工作。当时,我弟还有合约在身,学校要求,如果老师辞职,需要赔偿6万元违约金。那个年代,这可算一笔巨款。最后,这6万块钱就由我来掏了。”老何说。后来,老何弟弟如愿以偿地去了新组建的大学教书,再后来又念了个博士。现在,他已是那所大学某系的系主任。

“随后几年,老家陆续有人到深圳找工作,我家很多时候成为临时‘招待所’,迎来送往的深圳追梦者不少,很多人后来也闯出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何国兵说。

青春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老何当初的人生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其实,他们那一波来深建设者在不知不觉中站到了历史级别的风口上。1992年1月,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视察深圳时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并寄语深圳“要搞快一点”。

深圳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来深建设者也因此进入成长的快车道,这一持续就是十年。直到2002年底,人民网(603000,股吧)强国论坛上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出现。后来,有评论认为,这是质疑的声音,其实也是鞭策的声音。爱之深、责之切!事实上,评论界对深圳的质疑从未停止,但来深建设者对这里却深信不疑,深信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梦。

记者查阅资料和采访当中,不自觉地将来深建设者分为几个年份。比如80年代分配而来的工程兵建设者们,那是祖国的需要,组织派遣;90年代来的下海一代,也就是老何他们那一批,大多有公职,但希望改变;千禧一代,被深圳的财富神话和就业机会吸引,只身前来。之所以用挣扎来形容他们,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扎根深圳的难度变得更大。

在2000年左右来深建设者起薪大多只有二三千元/月。之后,虽然薪资在上涨,但很难跟得上房价。不过,如果胆子够大,那个时候也并非没有机会,因为2005年前后还有“零首付”的房子,而深圳房价真正涨起来还是2006年~2007年。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房价也经历过一波近30%的杀跌。但2014年~2015年深圳房价猛涨之后,扎根深圳的难度就真的变大了。

每座城市发展到最后,总会形成一个非常显性的特质。人们常说,深圳是一座属于年轻人的城市,那么她的特质是否就是年轻或者不老的青春呢?末了,老何也不愿再过多地回忆拼搏的细节,因为他无暇抚拭那时间的尘埃,因为回忆往往意味着老去,因为他仍在拼搏。

深圳,终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散去青春的气息。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文章

Recommend article
广告 330*360

热门文章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广告 330*360
仿站低至300元,新闻自媒体
阳光新闻源科技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新闻自媒体联系QQ:327004128 邮箱:327004128@qq.com Copyright © 2015-2020 阳光新闻源科技 版权所有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